close
水瓶的固執、思維方式、忽冷忽熱
[水瓶的固執]
基本每個水瓶都會有自己的獨有的一整套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,等等。
如果說水瓶像一台計算機,那麼水瓶的這些自成一套的觀點,
則類似於計算機的操作系統。
而水瓶的成長過程,其實是這台計算機的操作系統自我完善的過程。
當水瓶面對別人的不同時,不同的思維方式,
不同的價值觀,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歷史,等等等等,
基本上都是可以接受的。
就像是計算機有了開放式的操作系統,
可以運行各種各樣不同的其他軟件一樣。
這些軟件,可以運行,但是不允許修改操作系統——
除非是特意留出來的一部分允許你改的。
這個操作系統,只要你不試圖去修改其系統文件,
它會樂於提供一個很友善的平台,接納各種不同的觀點。
它的兼容性很強,很少會做非彼即此的選擇,
它希望的是求同存異,世界上的一切不同,能夠和諧共存。
但是,當有人試圖修改水瓶自己的那套觀點時,
一向溫吞的瓶子可能會突然激烈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,
當然也有可能置之不理。
但是,不論哪種情況,瓶子所堅持的觀點是不會改變的。
因為這個時候,對於瓶子來說,
對方要改變的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觀點,
而是他的以這些觀點互為支撐的一整套系統。
很多人覺得無法得知瓶子的操作系統是什麼樣子。
其實,瓶子可能早就說過了。
但是,在絕大多數人的眼裡,
瓶子說的那些都只是一些大道理,或者是理想主義情懷。
很少有人能夠想到,其實這些理想化的不切實際的思想,
可能正是瓶子骨子裡最為堅持的東西。
[水瓶的思維方式]
說瓶子像一台計算機,
不僅僅是指他具有類似於系統文件一樣不可改變的固執,
其實他的思維方式和處理問題的方法,都有點兒像計算機。
瓶子最善於處理的是邏輯推理類的問題,
凡是符合邏輯的,瓶子都會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。
而不符合邏輯的,瓶子則會反復地想,甚至可能繞進一個死循環。
對於一件事情,水瓶習慣從各個方面進行多種分析,
對每種分析結果采取相應的對待方式或態度。
而在別人眼裡,同一種現象,瓶子的對待方式或態度卻千差萬別。
所以,總有人會拿自己的理解,去找每種情況的差異,
進而來解釋瓶子的處理差異。
而別人眼裡的差異,可能對於瓶子來說,根本就不是差異;
瓶子分析出來的差異,別人又無從得知。
而且最麻煩的一點,是水瓶基本不會對自己的做法作任何解釋。
其實如果肯解釋,人家就能更明白一些,對水瓶的誤會也就會少一些。
但是水瓶的天性之一,就是不喜歡解釋。
真的解釋了,很多感覺就不對了。
尤其是不太能說出對別人的好,而更傾向於用行動表達。
究其原因,可能是瓶子本能地覺得,言語是最不牢靠的東西。
一句話只要說了出來,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理解。
即使人們用的是同一種語言,
也很難通過語言完全地理解說者想要表達的意思,
也很難完全感受到說者的感受。
所以有時會排斥言語的東西,而更注重行動,更注重感覺。
也正因如此,水瓶對那些和自己思維方式相似,
不必自己解釋就能夠理解自己的人,會覺得特別親切,
很感激,有種找到同類的感覺。會非常的珍惜。
而思維方式相差太大的人,就算解釋了,對方也很難明白,
可能還會覺得是在狡辯,所以水瓶有時寧可不去解釋。
[水瓶的忽冷忽熱]
其實感情也像是運行在操作系統上的一種程序。
瓶子在投入一段感情時,可能會一時忽略了操作系統,
就像是你運行一個全屏顯示的程序,會看不到操作系統的桌面。
如果沒有什麼內在衝突,這個程序就會一直這麼運行下去。
但是,如果有內在衝突,操作系統還是會突然跳出一個警告來。
這時的瓶子,就會在感性中突然變得理性起來。
有時不是內在衝突,也會讓瓶子突然理性。
那就是,
如果瓶子很投入一段感情,可能會變得很粘人,很依賴對方的感情,
一旦這種趨勢達到一定的程度,讓瓶子開始害怕失去的時候,
瓶子的理性思維就開始運行了。
這時的瓶子,很可能也會突然冷卻一下。
如果這時瓶子的另一半一如既往,堅定地在那裡溫暖地看著瓶子,
瓶子覺得沒有失去的威脅,則其理性會慢慢地被感性融化,
繼續沉醉下去。
但是,如果瓶子的另一半看到瓶子冷卻,自己也變得冷卻,
那麼,可能瓶子就會覺得失去的威脅真的存在,
理性可能會恢復的更多一些。
當瓶子達到一個心理上不那麼害怕失去對方的程度
(這種程度,有可能只是瓶子自己感覺自己可以做到,
而實際情況是否如此,並不一定),
瓶子就又肯縱容感性思維的運行了。
如果瓶子的另一半本身就是忽冷忽熱的,
可能這樣瓶子反倒不會再忽冷忽熱。
因為對方冷的時候,瓶子的理性會冒出來,
所以不會太過沉溺於自己的感性,
從而也就不那麼依賴對方,也不那麼害怕失去。
但是這種情況下,瓶子的投入受對方冷熱的影響,
可能會造成瓶子無法完全的投入。
所以,表面上看上去很穩定的瓶子,其實未必很穩定,
要看其另一半是否給了他足夠的安全感。
而看上去忽冷忽熱的瓶子,可能反而會趨於穩定。
[水瓶的固執]
基本每個水瓶都會有自己的獨有的一整套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,等等。
如果說水瓶像一台計算機,那麼水瓶的這些自成一套的觀點,
則類似於計算機的操作系統。
而水瓶的成長過程,其實是這台計算機的操作系統自我完善的過程。
當水瓶面對別人的不同時,不同的思維方式,
不同的價值觀,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歷史,等等等等,
基本上都是可以接受的。
就像是計算機有了開放式的操作系統,
可以運行各種各樣不同的其他軟件一樣。
這些軟件,可以運行,但是不允許修改操作系統——
除非是特意留出來的一部分允許你改的。
這個操作系統,只要你不試圖去修改其系統文件,
它會樂於提供一個很友善的平台,接納各種不同的觀點。
它的兼容性很強,很少會做非彼即此的選擇,
它希望的是求同存異,世界上的一切不同,能夠和諧共存。
但是,當有人試圖修改水瓶自己的那套觀點時,
一向溫吞的瓶子可能會突然激烈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,
當然也有可能置之不理。
但是,不論哪種情況,瓶子所堅持的觀點是不會改變的。
因為這個時候,對於瓶子來說,
對方要改變的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觀點,
而是他的以這些觀點互為支撐的一整套系統。
很多人覺得無法得知瓶子的操作系統是什麼樣子。
其實,瓶子可能早就說過了。
但是,在絕大多數人的眼裡,
瓶子說的那些都只是一些大道理,或者是理想主義情懷。
很少有人能夠想到,其實這些理想化的不切實際的思想,
可能正是瓶子骨子裡最為堅持的東西。
[水瓶的思維方式]
說瓶子像一台計算機,
不僅僅是指他具有類似於系統文件一樣不可改變的固執,
其實他的思維方式和處理問題的方法,都有點兒像計算機。
瓶子最善於處理的是邏輯推理類的問題,
凡是符合邏輯的,瓶子都會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。
而不符合邏輯的,瓶子則會反復地想,甚至可能繞進一個死循環。
對於一件事情,水瓶習慣從各個方面進行多種分析,
對每種分析結果采取相應的對待方式或態度。
而在別人眼裡,同一種現象,瓶子的對待方式或態度卻千差萬別。
所以,總有人會拿自己的理解,去找每種情況的差異,
進而來解釋瓶子的處理差異。
而別人眼裡的差異,可能對於瓶子來說,根本就不是差異;
瓶子分析出來的差異,別人又無從得知。
而且最麻煩的一點,是水瓶基本不會對自己的做法作任何解釋。
其實如果肯解釋,人家就能更明白一些,對水瓶的誤會也就會少一些。
但是水瓶的天性之一,就是不喜歡解釋。
真的解釋了,很多感覺就不對了。
尤其是不太能說出對別人的好,而更傾向於用行動表達。
究其原因,可能是瓶子本能地覺得,言語是最不牢靠的東西。
一句話只要說了出來,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理解。
即使人們用的是同一種語言,
也很難通過語言完全地理解說者想要表達的意思,
也很難完全感受到說者的感受。
所以有時會排斥言語的東西,而更注重行動,更注重感覺。
也正因如此,水瓶對那些和自己思維方式相似,
不必自己解釋就能夠理解自己的人,會覺得特別親切,
很感激,有種找到同類的感覺。會非常的珍惜。
而思維方式相差太大的人,就算解釋了,對方也很難明白,
可能還會覺得是在狡辯,所以水瓶有時寧可不去解釋。
[水瓶的忽冷忽熱]
其實感情也像是運行在操作系統上的一種程序。
瓶子在投入一段感情時,可能會一時忽略了操作系統,
就像是你運行一個全屏顯示的程序,會看不到操作系統的桌面。
如果沒有什麼內在衝突,這個程序就會一直這麼運行下去。
但是,如果有內在衝突,操作系統還是會突然跳出一個警告來。
這時的瓶子,就會在感性中突然變得理性起來。
有時不是內在衝突,也會讓瓶子突然理性。
那就是,
如果瓶子很投入一段感情,可能會變得很粘人,很依賴對方的感情,
一旦這種趨勢達到一定的程度,讓瓶子開始害怕失去的時候,
瓶子的理性思維就開始運行了。
這時的瓶子,很可能也會突然冷卻一下。
如果這時瓶子的另一半一如既往,堅定地在那裡溫暖地看著瓶子,
瓶子覺得沒有失去的威脅,則其理性會慢慢地被感性融化,
繼續沉醉下去。
但是,如果瓶子的另一半看到瓶子冷卻,自己也變得冷卻,
那麼,可能瓶子就會覺得失去的威脅真的存在,
理性可能會恢復的更多一些。
當瓶子達到一個心理上不那麼害怕失去對方的程度
(這種程度,有可能只是瓶子自己感覺自己可以做到,
而實際情況是否如此,並不一定),
瓶子就又肯縱容感性思維的運行了。
如果瓶子的另一半本身就是忽冷忽熱的,
可能這樣瓶子反倒不會再忽冷忽熱。
因為對方冷的時候,瓶子的理性會冒出來,
所以不會太過沉溺於自己的感性,
從而也就不那麼依賴對方,也不那麼害怕失去。
但是這種情況下,瓶子的投入受對方冷熱的影響,
可能會造成瓶子無法完全的投入。
所以,表面上看上去很穩定的瓶子,其實未必很穩定,
要看其另一半是否給了他足夠的安全感。
而看上去忽冷忽熱的瓶子,可能反而會趨於穩定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